张珽
张珽(1884-1950年),字镜澄,又名肇,桐城人,著名植物学家。
张珽桐城学堂创办之初,张珽就进入学校就读。1905年,学校遴选10名学生赴日本留学,张珽被选中,东渡日本进入东京高等师范博物科专攻读植物学,学习勤奋,获理学学士学位。当时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先生正旅居日本,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张珽衷心拥护孙中山先生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和“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加入了同盟会并积极为同盟会开展工作。
辛亥革命前夕,张珽学成归国,被举荐为皖都督府教育司普通科师范课员,不久即任安徽优级师范学校教务主任。1914年8月,受聘至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授现代植物学。自此张珽矢志于植物学教学与研究。他除了辛勤教学外,还潜心撰写有关生物学方面的文章和专著。为摸清武昌地区植物分布及其基本情况,张珽不辞辛劳足迹遍至该地区山川湖泽,搜集了大量生物标本和珍贵的动、植物方面的第一手资料,数度寒暑辛勤笔耕,终于在1918年撰成《武昌植物名录》。该书成为我国第一部专门介绍地方植物名称性状的力作。此后,他在植物学界屡有成果问世,为我国植物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26年,张珽代理国立武昌大学校长,同年改任国立武昌中山大学教授兼理科委员会主席。1929年,任国立武汉大学教授,后兼生物系主任。1930年,张珽与人合作编著了我国第一本《植物生态学》,此书科学而系统地反映了我国现存植物相互间以及植物与生存环境间的关系,阐明了外界环境条件对植物的形态构造、生理活动、化学成分、遗传特性和地理分布的影响,揭示了植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和改造作用的规律性。这本著作为我国的农业、林业和畜牧业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1933年9月,张珽与植物学界几位著名专家发起筹建了中国植物学会,使我国的植物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49年武汉解放后,张珽不顾年老体衰,仍以饱满的政治热情积极投入新中国的高教事业,被任命为武汉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兼生物系主任。1950年去世,享年6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