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黄晖

黄晖(1907-1974年),字政庵,桐城人,中国民主同盟成员,著名史学家。

黄晖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勤于思考。20世纪20年代末就读于桐城中学,毕业后远赴北平,考进了当时号称“中国马列学院”的国立北平大学,直接师从著名学人李达、侯外庐、许德珩等学习社会学、社会科学方法论、辩证唯物论、社会思想史、政治经济学等课程,从理论上系统接受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在此期间还不时向北京大学教授胡适、刘文典,中国大学教授齐燕铭等著名学者请教治学方法和经验。

1936年回安徽,在阜阳中学教授高中国文,又辗转到省会立煌(现金寨县),先后在教育厅和建设厅任职。在公务繁忙之余,还在省第一临时中学兼课,其间经常为《皖报》撰写有关教育方针和教育结构的社论。1948年底,省政府驻地公教人员纷纷南逃,黄晖此时脱离建设厅,到安庆高工教书 ,参加了以沈子修为首的民盟皖中工作委员会地下活动,支持人民革命。

 1950年春,黄晖应西北大学校长侯外庐聘请到西北大学任教,先后开设了中国通史、中国近代史等专业课程,并系统研究中国学术思想史、中国史学史、边疆史等课题。50年代末,在史学革命的号召下,接受标点“四史”任务,承担标点《汉书》专题。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迫害和凌辱,1974年8月辞世。身后所藏书籍和有关手稿都由遗属捐献给西北大学图书馆。

黄晖先生历时7年耗尽心血撰写了《论衡校释》36卷,对向来少人问津的《论衡》系统整理,全面校勘。该书最初由著名学者胡适推荐给商务印书馆出版,时值战乱,辗转移至香港出书,1938年在战时陪都重庆发行。初版面世后不胫而走,后因战乱几成孤本。解放以后文化振兴,1955年波兰汉学家来华访问,在北京图书馆发现此书,以微型胶卷影印,拟作文化交流科研项目。1989年中华书局出版《新编诸子集成》,将《<论衡>校释》列入第一辑进行再版。